□本报记者 李婧璇
王传臣
10月22日是电子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电子社)的40岁“生日”。从“蹒跚起步”,一张白纸绘出美好蓝图,到如今“意气风发”,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知识服务新作为,电子社交出了一份令人称赞的答卷。
“40年来,我们充分感受到,敬业精神让电子社人孜孜以求,守好宣传阵地,造就科技强社;专业精神让电子社人精益求精,传播科技新知,讲好工信故事;创业精神让电子社人开拓创新,抢抓时代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子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王传臣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时表示,40年来,电子社人秉承务实高效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努力绘就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壮美图景。
四次跨越式发展筑牢根基
“40年来,伴随着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电子社实现了4次跨越式发展。”回望电子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路奋斗历程,王传臣感慨道。
20世纪80年代,电子社在强手如云的科技出版领域艰难起步,干中学,学中干,快速发展图书业务,创办了第一本期刊《电子与电脑》,开拓了音像出版、电子出版,举办了全国图书大联展,一股“‘电子’旋风”席卷神州大地。
90年代,电子社借助世界IT浪潮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热潮,加强与国际知名IT企业和科技出版公司的合作,大力开展以计算机图书为代表的IT图书出版,像计算机应用普及类教材《Windows 98中文版应用基础》销售量近百万册。“打造科技出版强社,电子社抓住了第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跻身‘讲信誉、重服务’的中央一级‘全国优秀出版社’。”王传臣介绍道。
进入新世纪,电子社迅速构建起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的专业教材体系,逾千种专业教材精品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其综合出版实力跃居行业前列,获评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电子社抢抓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机遇,成功进军教育出版领域,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时期,电子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成果的出版工作,大力推进“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等专业重点出版项目,百余出版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电子社拓展研究咨询业务,做强行业科研支撑,在产业经济、信息化与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实现了第三次跨越式发展。”王传臣表示,“‘十三五’时期,电子社加快推进出版创新,围绕知识内容资源延伸出版业务链,充分发挥国家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作用,加速构成‘纸、电、声、像、课、播、用’全方位知识服务体系,实现了第四次跨越式发展。”
王传臣告诉记者,近年来,电子社社会效益考核结果连续多年优秀,出版物年销售码洋超20亿元。“在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的坚强带领下,电子社出版主业更加挺拔,业务更加多元,专业品牌更加响亮,工业特色更加鲜明,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电子出好书,好书在电子”
好书、好作者是出版社发展的“压舱石”,更是立社之本。“建社初期,我们便提出了‘电子出好书,好书在电子’的出版口号。”王传臣回忆道,“经过40年的发展,这句口号早已成为电子社的金字招牌。”
20世纪80年代,电子社致力于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快速拓展了电子工程、无线电技术、家电维修等科技图书的出版,既满足了当时科技工作者对于技术知识的强烈渴求,又满足了广大电子科技爱好者解决家用电器问题的实际需要;20世纪90年代,电子社出版的《五笔字型输入法》《C语言编程基础》《Windows从入门到精通》等计算机普及和专业图书,年销售册数都在几十万册以上,为千百万计算机爱好者点亮了新的机遇,也奠定了其在计算机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电子社依托专业优势和高水平作译者队伍,快速构建起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以及计算机类专业教材体系,为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步入新时代,电子社突出专业特色,推出《国之重器》《物联网在中国》等,做强行业科研支撑,助力国家科技创新。
“我们始终认为,编辑应该与作者成为朋友,帮助作者进行内容创作,共同成长。”王传臣阐释道,一方面,电子社发挥专业优势向作者输出包括文体、版式、装帧、营销方式等在内的图书出版专业知识,帮助作者完成高质量的内容资源;另一方面,紧跟时代和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热点,与作者形成“共鸣”,不断输出新的内容。
回顾过去40年发展历程,电子社始终聚焦主业,稳扎稳打,积极传播工信科技新成果,彰显我国工业实力成就,聚焦工信领域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推进教材出版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对接,在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传统优势出版方向上筑精品、打品牌。2021年,15种工信行业重点专业的教材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双创”思维赋能融合发展
当下,出版融合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也被视为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电子社在融合出版领域以及数字化建设方面始终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如第一批获得网络出版资质,组织规划出版国内第一套关于数字出版的丛书“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在国内率先开展信息技术主题词表、知识单元标引研究等基础研究工作,新兴出版收入年均增幅超30%,多个项目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奖提名奖或者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等……
总结电子社融合发展经验,王传臣盘点出下述鲜明特色:
——创新产品形态,加快数字转型。建成“集成电路产业研究数据库”等特色知识库平台,初步构建起在线知识服务体系;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教育产品形态多元,基于专业内容资源的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整合经管、社科、少儿等优质图书资源,借力知识付费东风,在业内率先开展有声图书及在线课程的制作和销售;自主研发的数字产品获得行业及市场认可,“国之重器知识服务平台”入选2020年度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悦”系列知识服务产品》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奖提名奖。
——创新技术应用,优化经营模式。随着多平台自营旗舰店布局及销量持续增长,电子社对物流系统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订单传递、分拣、打包、发货等流程的无人操作,形成了“店铺——开单——拣货——发货——物流”全链路数据无缝流转,单日最大发货量提升至2万单,极大提升了物流储运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电子社打通了出版社与经销商之间的销售、在途、库存等数据壁垒,针对重点销售渠道及时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辅助产品经理进行印数决策、发货决策及销售决策,控制库存和在途周转率,形成良性循环,有效破解出版业粗放经营难题。
“可以说,我们以‘双创’思维赋能融合发展,助力电子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王传臣说道。
“三大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电子社如何以实际行动助力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我们将通过实施下述‘三大战略’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王传臣信心满怀地说道。
——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行动,提升出版主业核心竞争力。王传臣表示,电子社将深入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专业品牌建设为引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以出版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行动,提升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能力。王传臣说,电子社将坚持专业出版定位,发挥科技出版优势,紧盯重大科技创新,在关键技术领域打造更多更好的出版精品;加强主题出版、做深学术出版,讲好工信故事,助力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版权输出,有效提升工信领域科技成果的国际传播力。
——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行动,提升融合发展业务新动能。王传臣指出,电子社将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出版新业态和相关多元业务,不断优化用户阅读体验,加快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出版体系,实现从传统出版社向知识服务商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