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出版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精心做好学术出版”“强化内容导向把关和质量管理”“推进出版深度融合”……2023年全国出版(版权)工作会议的系列要求,给2023年的期刊界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指明了新目标。 新年新气象,新春谱新篇。围绕会议的相关要求,《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联系了6家学术期刊相关负责人,大家表示,2023年将严格贯彻落实全国出版(版权)工作会议精神,尤其要牢牢把握学术期刊服务学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职责使命,大力弘扬科学家勇立时代潮头的精神,积极引导团结广大科研工作者,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战略需求,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出高质量学术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推动学术出版 引领学术创新
会议强调要“精心做好学术出版”。作为学术期刊,推动学术出版繁荣是每一本期刊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如何做?每一本期刊的主要负责人心里都有着明确的目标。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研究员姜佑福:学术期刊是展示前沿学术研究成果的公共平台。首先要通过聚焦主题,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编发稿件,发挥对整个学术发展和学术出版的牵引作用;其次要在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同时,眼中有人,注重吸引和培育自己的核心作者群落,尤其是注重对青年作者的扶持与培养,不仅为自己刊物,也是为中国学术和中国学术出版的繁荣发展增强后劲。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办好学术期刊要在5个方面发力: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尤其要精心策划好主题宣传栏目,约请业界专业人士撰写主题文章;要守正创新,以有组织的科研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要服务国家大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关注时代课题,聚焦研究前沿,讨论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要重视编辑队伍与作者队伍建设,扶持青年才俊,引领优良学风;要举办选题策划会议,引领学术创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主编熊亮华:学术期刊应该从三个方面推动学术繁荣。在选题策划与论证上,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紧扣时代脉搏;学术期刊要增强服务意识,深入了解学术理论界的所思所想,关注理论前沿热点问题;学术期刊还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提高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实力。
《社会》杂志主编李友梅:《社会》作为上海大学期刊社旗下的一本社科类期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术交流与繁荣,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命题为核心,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的深化和细化;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用流程和制度严把政治关、学术质量关和编校质量关;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克服当前社会学研究形式上精致有余、实质开拓不足的局限,实现从形式到实质的“更进一步”。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主编郭永智:会议提出的“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出版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推动出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至关重要。新发展理念之新,不仅仅是新旧之新,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发展之变化、解决时代发展之困惑,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应对时代问题之新、知识结构之新、媒介方式之新、出版格局之新,其根本是要加强刊物编辑队伍建设、扩展媒介路径。加强刊物编辑队伍建设,体现为编辑能力的提升:一是自身学术水平、问题意识与编校能力的提升;二是培养作者队伍、搭建讨论平台、组织推动活动、灵活运用媒介路径能力的提升;三是与期刊同行沟通交流,共同推动学术发展能力的提升。
《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主编张久俊:学术期刊在增强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影响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术诚信建设的关注,避免潜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对ESI高被引论文和高被引科学家的一票否决,避免影响《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期刊及所代表的国内学术期刊的国际学术声誉。《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未来要在保证国际化稿源的基础上,增加中国作者的文章篇数,并通过《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的国际化出版、宣传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密切学术交往 占据理论前沿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学术期刊单位纷纷表示,要更加注重选题策划与论证环节,加强期刊内容建设,加快提升原创能力,助力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姜佑福:在选题策划和选题论证方面,我们觉得最宝贵的经验或做法是尽可能发挥好内和外、上和下等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所谓内和外,指的主要是期刊和学界的关系,选题策划绝不能单纯是编辑部拍脑袋的结果,要真正占据学术发展的前沿和主流,离不开与学术界的深入而密切的学术交往,尤其是发挥好编委会各位专家的作用。所谓上和下,主要指的是刊物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和责任编辑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发挥和保护责任编辑在选题策划和组稿方面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主编、副主编和编辑部主任也要通过召集年度和季度的选题策划会议,通过做好选题和文章的复审与终审工作来切实把好导向关和质量关。
张久俊:《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选择了一条“先做强,后做大”的科技期刊发展之路。创刊前,《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的主办单位上海大学期刊社就对全球电化学能源领域的发展作了充分评估,发现该领域还没有一本综述类刊物。在“错位发展”的思路引领下,《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填补了该领域综述类期刊的空白。《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采取“双主编机制”,主编全面负责刊物的内容,执行主编负责组织协调,稿件主要由主编与编委会邀请国际电化学能源学科领域顶尖专家撰写,这样的机制可以保证约到全球顶尖科学家的论文,同时确保内容前沿、易读。除此之外,《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还建立了电化学能源专业审稿专家库,包含3000多名专家的信息,为期刊文章送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熊亮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在选题策划、选题论证时,着重强调几点: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办刊,始终关注“国之大者”,把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放在首位;二是始终面向世界,高度关注和密切跟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前沿、热点问题,既研究社会主义也研究资本主义;三是加强对学术理论界研究动向的研究,与专家学者做到同频共振;四是抓好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节点,做好以史鉴今的文章。
李友梅:2012年《社会》筹划成立工作编委会,并设置相应的通稿会和定稿会制度,延请校内外最优秀的中青年学者担任工作编委,定期通过集体讨论,遴选出送审稿件和送审专家,并在匿名投票后对定稿会待定稿件作出最终决定。这一制度既提高了送审效率和送审质量,又能有效避免关系稿和人情稿。此外,我们很早就设计了严格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在此制度下,学术水准成为稿件取舍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我刊在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下,从2012年开始连续举办了11届社会理论工作坊,已成为国内社会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以此集聚国内社会学界名家和新锐,发现学术新秀,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社会》杂志举办的第十一届社会理论工作坊海报。
郭永智:《社会科学战线》将选题策划与论证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并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发挥编辑专业优势,二是聚焦学术前沿问题,三是邀请学者细化问题。我们还强调编辑学者化,在大学科区分基础上,编辑有各自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具备学术问题意识,具有学术研究能力,能够关注、分析学术热点,厘清学术问题,策划学术讨论。在选定议题与组稿过程中,我们也充分尊重专家学者更为专业、具象化的建议,编辑与作者共同完成选题策划和论证。
既做“学术引领者”
也做“学术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