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集团召开2023年度融合出版工作研讨会出版融合发展:小切口、大视野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作者:靳艺昕      发布时间:2023-07-31 15:22:00

7月24日,为贯彻落实好主题教育总要求、做好新时代融合发展工作,中国出版集团召开2023年度融合出版工作研讨会,围绕优质资源融合转型升级、专业资源融合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技术和产业探索展开研讨。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宏等出席会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魏玉山,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陈丹,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李世娟受邀对中国出版集团融合发展重点项目进行点评。

会上,李岩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10周年。近些年宣传思想战线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媒体阵地不断拓展,媒体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对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出明确要求。

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图云创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华书店总店6家出版单位代表,分别以案例形式分享了融合出版工作的发展历程、最新成果、未来规划,与会专家、学者对案例作出点评指导。

常勃从中国出版集团出版融合发展的经验、制约集团出版融合发展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三方面,对集团融合发展工作作出全面的经验总结、问题梳理和工作部署。他指出,近年来,集团以出版融合发展为目标,务实推进,在内容、平台、资本和渠道的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出版融合的新格局轮廓显现,在数字内容、营销、产品规模和行业服务等方面数字化动能进一步增强。一是创新机制、以“融”贯通,将融合思维贯穿内容生产全流程。二是立足“国家队”资源禀赋,努力推进传统内容数字化运营创新。三是坚持“品牌化”战略定位,努力推动优质版权多元化经营创新。四是服务“新阅读”市场需求,努力推进优质产品互联网传播创新。

常勃强调,下一步融合发展需围绕增强在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关注前沿科技的敏感度和转化、运用,提升融合出版选题创新、内容建设能力。要以数字化赋能出版工作,坚持“一企一策”、在优势领域开展融合发展探索。要加强集团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一是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以体制机制为保障,筑牢融合发展的基础。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加强方向导向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融合发展工作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出版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资源渠道建设,统筹融合发展的破与立。加快推进数字平台市场化,加强资源统筹和共建共享,多措并举加强数字出版项目市场推广,积极拓展新兴渠道,打造多形态、多种类数字化产品;三是强化技术研究应用,提升治理能力,把握融合发展的时与势。加强对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究,树立一体化发展思维理念,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技术加强治理能力。各单位要结合自身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思考谋划新时期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解决之道,共同将集团出版融合发展工作落实落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精选融合发展案例

中华书局:籍合网

籍合网是中华书局在2018年上线的古籍出版资源整理平台,提供古籍出版和整理的数字化全流程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包括专题数据库产品、在线众包整理平台、智能化辅助工具、古籍人才培训平台。

籍合网基于服务内容形成的专业服务模式,最初是先由作者向出版社提供选题,出版社编辑整理为纸书,再通过数据加工形成数字化内容,完成数据库产品的制作。目前作者可以直接将内容上传至在线整理平台,经过产品设计和数据加工,直接生成数据库内的数字出版资源。在这个过程中,籍合网的培训平台会对用户进行专业培训,认证通过后才能参与到具体工作,保证了工作质量。此外,技术工具对内容所作的批量智能化处理,减少了耗时耗力的机械人工工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以上流程的全部数据成果,都会进入籍合网的大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管理。

目前,籍合网已经上线发布了包含文献整理、出土文献、近代文献、普及成果、学术研究成果、研究工具及其他专题方向和领域在内的30余个数据库产品。在对外服务方面,也承接了同类型的有关古籍数字化的数据加工和技术服务,包括《江苏文库》《贵州文库》在内的大型地方文库建设项目;以及古籍整理编校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综合编校、数字化整理、引文核查、繁简转换等。

古籍整理编校服务项目的完成,主要依托籍合网的古籍整理工作平台,该平台是一个在线众包平台,目前拥有注册用户近5000人,共发布了250个项目、5万个任务,处理过的古籍文字超过14亿字,有力地促成了《中华大藏经续编》《民国线装书总目》等项目的快速落地。

从职业分布来看,古籍整理参与者中学生占比最多,达近55%;新闻出版业工作者、教师、文化企业从业者、行政单位人员,分别占比8%、7%、6%、5%;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法律、金融、科研、宗教等专业领域的人员。总的来看,参与者的社会面覆盖较为广泛。

基于机器的深度学习,籍合网研发形成了4项古籍整理关键技术,分别是古籍智能OCR、古籍自动标点标线、古籍繁简转换、古籍XML编辑器。目前这些工具已经全部整合进了古籍智能整理平台,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的古籍整理服务,用户可以自行上传古籍文本或图像,由智能OCR工具生成数字文本,再由工具自动断句标点、标注关键成分。如用户有需要,还可将文字转化为可支持用户下载的简体字版。

这套服务流程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能协助出版社完成古籍类稿件的底本文本化、整理等工作,可以帮助具有古籍整理需求的作者、研究者轻松获取全文数字化的工作底本,同时配合高等学校的古典文献、文学、历史学等传统学科开展新文科建设,以及帮助传统文化爱好者提高阅读兴趣。

为进一步培养古籍专业化人才,古籍整理培训平台——籍合学院上线发布,平台与业界专家合作打造了一系列丰富的线上课程,课程体系涵盖案例分析、专业整理技能、专题知识、通识教育4个模块超300个课时的内容。

未来,秉承权威与创新并重的原则,籍合网的服务将从专业领域拓展到普及领域,最终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新华书店总店:全国大中专教材网络采选系统

1978年,新华书店总店受教育部的委托,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全国大中专教材出版机构共同组编发行了《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迄今为止,这套教目仍然为大中专院校选择教材提供重要信息参考,被誉为是教材的“准生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华书店总店推进了书目业务的转型升级,在2015年成立全资企业新华国采教育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建设运营全国首个全国大中专教材信息中盘和网络采选平台的业务构想。2017年,采选系统上线试运营,打通了从出版社教材信息发布到院校教师选书、教务教材管理、经销商销售和学生购买的信息闭环和业务格局,填补了大中专教材数字化服务的市场空白。2020年,为贯彻落实职教兴国战略,新华国采公司申报并且入选了教育部针对职业教育的“1+X”器乐艺术指导证书。经过努力,新华国采通过自主研发获得了多项软件著作权,获评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随着教材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目前已有25个省份成立了教材委,大部分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成立了教材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党委负责制。在新时代教材管理模式下,大中专院校的教材征订形成了信息链条,教材的选审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

目前,采选系统的大中专教材可供品种约为32万种,每年新出的品种约为3万种,学校能够选用的近3年出版的教材大概8万种。在体量如此庞大的教材品种中,如何贯彻落实教材管理办法、帮助学校选好和选对优质教材,需要出版社实现精准化营销,更需要采用信息化的高效方式去解决。

全国大中专教材网络采选系统在这样的行业和政策的背景下,依托新华书店总店教材书目的传统优势应运而生。系统面向6类用户,分别是教材出版机构、经销商、院校教务处、任课教师、在校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目前系统构建了四大基础应用系统,分别是教材信息发布系统、纸质教材采选系统、数字资源使用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系统。

通过云服务,采选系统汇集了教材书目的资源数据、教材采购情况的动销数据、课程专业和教材形成的关系数据等,具有进一步挖掘商业化数据的潜力。以此为依托,系统正在努力地打造课程教材全产业链的B2B2C平台,成为了出版社优质教材的营销利器,成为了院校的课程教材管理中枢,成为了师生使用优秀教材的应用平台。

系统建设运营5年来,成效显著,通过PC端和移动端架设了2个产品呈现形式,这两个端口的数据汇集于大数据分析系统,全面展现系统平台的运营成果,为高校教材管理和教材出版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采选系统运营团队对全国300多家院校实地进行了拜访和调研,目前采选系统服务的院校有291家,实现项目数据全路径对接和全流程服务的院校有199家,目前服务已经覆盖全国的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安徽、江苏、江西、福建、重庆等7个省市级运营分中心,开展合作的经销商有92家,实时发布237家出版社的大中专教材信息,连接起教材出版发行使用的各个环节,打通了教材采选的“任督二脉”,推动各院校实现教材管理全面信息化。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和落地院校的不断增加,系统已经逐步成为各类院校教材采购招标的必备项或者加分条件。

未来,新华国采公司要继续在上级部门的政策指导下,履行好文化央企的职责使命,通过优化建设采选系统和《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等核心产品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新华国采公司在大中专教材发行市场的服务能力,彰显新华书店作为文化央企的使命担当,助力中国出版集团建成世界一流出版企业,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商务印书馆:辞书APP

商务印书馆开拓数字出版工作,在结构化数据、编撰平台、大型数据库等方面有着亮眼的成果。其中,辞书APP衍生出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涵芬、Juzi等产品。截至目前,《新华字典》共计迭代72个版本,有9700万下载用户,100万付费用户,50万日活用户,几乎每2~3分钟就会有一位用户选购下单会员权益。

将《新华字典》的纸书内容打造成数字形式,是商务印书馆在优质资源的转型和升级方面的有益尝试。数字化转化的过程,也不是纸质内容的翻版或简单搬运,还新增了学习、多元检索、笔顺笔画学习、语音机器人服务、语言文字互动游戏等功能。此外,在终端服务方面,辞书APP与华为手机联合开发了适配手机车载电视的语音功能;还和清华大学合作推出反向查词功能,探索AIGC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

在融合出版的尝试和摸索方面,辞书APP仍存在几项有待优化的重点。一是目前辞书APP主要是一款查检工具,学习功能尚未完善;二是纸质图书的内容向多媒体形式转换难度较大;三是要由数字化过渡到个性化、互动化,立足产品升级服务。总的来说,目前产品还处于产品向服务迈进的阶段,还需进一步盘活已有用户,与纸质书的相互支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面临ChatGPT等新技术挑战的背景下,产品运营潜能有待进一步激发。

为应对上述的一系列挑战,辞书APP将从用户、内容和运营3个维度入手,分阶段完善产品内容和整体服务,近期关注中小学生语文知识服务,中期侧重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语言知识服务,远期将整体打造基于词条的知识服务。

人民音乐出版社:人音教育钢琴教室

经过广泛市场调研,人民音乐出版社发现社会呼吁、家长期待课外音乐教育培训市场有高质量竞争力的品牌与产品服务。人音社以文化央企的高站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半年的研发,今年5月19日,人音教育钢琴教学项目及样板间正式对外发布。

人音教育钢琴教室是以数字课程、智能软硬件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课后练习知识系统和机构服务标准体系为一体的一站式钢琴培训服务体系和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一是人音教育钢琴教室,是培训机构学习场景;二是“人音学琴”APP,是回家练琴的场景。通过两个板块的结合,希望实现孩子在校学人音音乐教材,课后进人音教育钢琴教室,回家用“人音学琴”APP的全场景音乐教育服务。2023年,人音社计划在北京开设人音教育钢琴教室旗舰店,项目定位为有品质、可信赖、一站式的教育品牌。

人音教育钢琴教室项目主要包括,一是智能钢琴教室,目前人音社的五大年销售超千万码洋的核心产品线,有4条产品线与钢琴学习、钢琴考级相关,其中畅销世界的菲伯尔钢琴系列教学理念先进、趣味性强,经过10年的推广,搭建起了系统的高级讲师团队、师资培训认证体系、学生赛事展演平台,已成为当前钢琴系统的首选平台。项目基于菲伯尔等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推出了软硬件一体化学习解决方案。智能硬件产品主要包括智能钢琴、微服务器、教学平板,数字产品主要包括集体课程系统、曲谱库、赏析库。后台管理系统,包括内容、系统、渠道、代理商、版本管理的五大系统及教务管理,做到管理更轻松、更有效。

二是帮助学生回家练琴的“人音学琴”APP,是和教材相互补充的数字化音乐学习工具,可以实现用数字乐谱进行教学伴奏,看示范视频,学专家课程。“人音学琴”APP采用行业领先的琴音识别模型,演奏对齐算法等AI技术,提供识谱、自动翻谱、教学伴奏等功能,以及护眼模式、弹奏报告等人性化设计,同时支持通过数据线、蓝牙等形式连接电钢琴。

在市场推广上,人音教育钢琴教室项目有灵活的合作模式可供选择,可购买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也可只购买软件版本。在渠道推广上,主要有校内需求和校外需求,其中校外渠道包括只负责教学售卖的渠道居间商,以及负责招生指导,课程落地、实施培训、赛事组织等环节的渠道服务商。

项目自2022年10月份启动筹备至今,以高效务实的方式组建了高讲教研团队、钢琴教室的软硬件团队、人音学琴团队以及实施团队。市场上同类项目的实施,至少要搭建二三十人的团队,有教研、动画、技术、市场、销售的人员,投入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人音钢琴教育项目精准施策,由人音社市场部牵头,三四个员工,以不到百万元人民币的极少投入,以半年极短的时间开发完成了项目。

通过钢琴教育项目的积累,人音社不断探索人音教育+的增长模式,未来可以向弦乐教室、民乐教室、声乐教室方向作横向补充。

展望项目前景,作为新型业态的探索,人音钢琴教育项目需要持续的内容、技术、人员的投入。未来将坚持内容为根、用户为本的价值观,牢记以乐育人、数字赋能的使命,致力于成为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数字音乐教育平台。(下转第7版) (上接第3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故事IP

“穿越时空的中国”是集文化开发、故事创新、数字融合、知识产权输出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项目第一期以大运河、长城、中轴线、丝绸之路相关内容为主题,利用互联网思维,对中国故事IP进行立体式开发。通过“文化+艺术+科技”融合的全新形态,开拓出传统出版转型的新局面。

项目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旗下百科视觉分社承接制作,2018,基于对未来的预判,以及与国际出版公司长期合作的经验,百科视觉分社启动了原创全版权IP创作运营,成立了中国故事IP项目组,全面推动主题出版、国际传播以及融合发展的多元立体发展模式,深度开发大运河、长城等中国故事IP。

在“穿越时空的中国”项目初期概念设计时有两个要素,一是以场景绩效的设计为核心,沉浸式场景阅读中的关键要素,包括场景及脚本设计、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和互动体验。场景及脚本设计是沉浸式场景阅读的核心,需要真实地再现文化空间或故事情节,为读者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受。二是前期概念设计的产品思维,沉浸式场景阅读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化场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博物馆。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始采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和互动体验等手段,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艺术和文化。但百科社研发的百科全书式全景历史数字长卷形式,目前市场还是空白。将文化、文学、历史、艺术、音乐和科技相结合的创作,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和丰富的阅读体验,成为了产品优势,让数字阅读更好地转化为数字效应。

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以中国故事为载体,打造IP阅读生态?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手段,数字影像展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技术手段将中国故事作为载体,借助穿越时空的形式,倡导全民阅读,提高文化认同感。例如穿越时空的中国长城展览中,通过3D模型、AI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现代人带回古代长城,感受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这样的展览形式增加了观众的互动性和娱乐性,提高了观众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更容易激发全民阅读的热情。

通过数字影像展览的形式,可以让观众了解历史的渊源和文化内涵,并且带来对中国故事的深刻体验。例如在穿越时空大运河的影像展览中,通过全景展示文物展览等方式,展现大运河畔的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特色。除数字长卷、数字影像展外,与腾讯深度开发了中英文版微信小程序“把大运河带回家”,音频节目“电影沉浸式小剧场”、全息影像数字柜“万物盒子”以及中英文双语H5小程序“大运河背后的故事”。《穿越时空的大运河》《穿越时空的中国长城》已被译成多种语言,覆盖英国、美国、德国、澳大 利亚、法国等10多个国家,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此外,中国故事IP还联合线下教育机构,以IP内容为核心,研发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学课程。2023年,“穿越时空的中国”走进中国校园的第一站,去到了北京史家小学,后续也将持续在大中小学校园进行宣传。

中国故事IP以全版权内容运营为核心,打造“出版+展陈、出版+长卷、出版+多媒、出版+周边”新生态,实现一种内容的多媒体、多形态、多维度表达。

总的来看,中国故事IP重新定位了内容出版的形式与媒介,将内容以更多元、更国际、更具表现力的形式传播,展现出中国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全新面貌。

中图云创:新阅读服务

2018年,中图云创作为一家创新型的阅读科技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尝试探索新阅读,用技术赋能上游出版行业的内容,通过打通不同的终端和技术,助力下游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中图云创始终扎根出版产业,依托中国出版集团、中图公司全球内容及渠道资源,坚持“内容为本、技术赋能”,积极探索文化出版与前沿技术融合发展,整合产业资源,用技术连接上游出版文化单位与下游文化应用场景,促进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用科技助力优秀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目前,在上游内容端,中图云创联合了国内外28家头部出版企业,提供面向下游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新型文化消费场景的,以虚实深度合成为核心技术的新型融合解决方案。

在探索“新阅读”融合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中图云创总结出3个关键步骤:第一,“活化”出版内容。作为身处出版行业的科技公司,中图云创一直在探索出版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用VR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了5G图书套装《天工开物》;用AR增强现实技术开发了原创数字IP北京兔儿爷;利用MR混合现实技术打造了榫卯交互应用;在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也正在与微软合作探索开发“觉醒年代”元宇宙。

第二,把这些“活化”的出版内容与硬件和终端融合,中图云创进一步服务下游客户端,实现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新型文化消费场景,以及国际传播方面的“场景破壁”。截至今年,“新阅读”解决方案已经落地全国31家图书馆、出版发行、文化企业客户,累计为超过350万的用户提供“新阅读”服务。

在公共文化服务场景下,面向文博领域,“新阅读”服务先后落地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图书馆等,也为北京冬奥会、服贸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国家级展览提供创新型展览服务。

在新型文化消费场景下,以“内容+空间”为核心的“新阅读”模式正在通过新华书店体系,落地福建安泰书城、贵州紫林庵新华文渊超市等全国多地。脱胎于图书内容的刘慈欣沉浸式IP展览、元宇宙快闪展也在C端市场引热烈反响。此外,中图云创正在联合数据交易所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B2B价值转化,布局Web3.0时代面向未来的数据服务、知识产权确权。

“新阅读”也在积极“走出国门”。例如2018年打造的“中国快讯”产品,通过澳门电讯CTM为当地民众提供“澳门快讯”服务,今年CTM进一步引入“新阅读”服务落地澳门。中图云创基于“新阅读”内容打造的图壤·阅读元宇宙也首次登陆全球最大的VR虚拟社交平台VRChat,触达海外真实用户,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力量。

第三,“新阅读”摸索出一条从活化内容到场景破壁的路径,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形成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中图云创在全国有31家重点客户,业务从北京辐射至上海、广东、福建、港澳等11个省市行政区,营收逐年增长,获得资本市场青睐,可以说“新阅读”服务模式已经完成从0到1,再从1到10的进化,接下来将是从10到100的超速发展。

谈到“新阅读”的使命与愿景,中图云创打造“图壤引擎”,希望通过融合发展技术的集成、“新阅读“服务模式的创新,打通出版文化服务上下游,用技术赋能内容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实现数据打通、用户积累、价值转化,为出版文化产业提供行业级工具。与此同时,出版行业基于“图壤引擎”实现的价值创造,又将进一步延伸至千行百业,提供中华优秀文化和知识传递。

责任编辑:刘艳红



备案号:鄂ICP备2023028949号-2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